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大发幸运平台 > 新闻动态 > 伊以刚停火,特朗普发文“安排”中国:伊朗沉默了

伊以刚停火,特朗普发文“安排”中国:伊朗沉默了
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05:31    点击次数:189

最近中东局势又有了新变化,以色列和伊朗刚达成停火协议,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就在社交媒体上放了个"大炮仗"。他在Truth Social上发文说:"中国应该立即制裁伊朗,让他们彻底闭嘴!"这话一出,可把国际观察家们看乐了——这位"推特治国"的老熟人,下台两年多还是改不了动不动就"安排"别国的习惯。

要说这事儿的背景还真不简单。4月19日伊朗向以色列发射了300多枚导弹和无人机,结果99%被拦截,反倒把自己搞得很尴尬。双方你来我往折腾半个月,最后在美国暗中调停下勉强停火。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特朗普突然把矛头转向中国,这操作让人不得不琢磨:老爷子到底在打什么算盘?

仔细扒拉特朗普的发言记录就会发现,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"远程指挥"中国了。去年俄乌冲突时,他就喊话让中国"管管俄罗斯";朝鲜试射导弹,他又说要中国"按住金正恩"。这次轮到伊朗问题,熟悉的配方又来了。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专家说得挺实在:"特朗普似乎把中国当成了万能遥控器,觉得按哪个键都好使。"但现实是,中国既不是世界警察,更不是谁家的管家婆。

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最近在记者会上被问到这事时,回应得很有水平:"中方始终是中东和平的推动者,不是任何一方的压力传导器。"这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:我们有自己的处事原则,不接这种"甩锅"订单。其实看看中国在伊以冲突中的实际行动就明白了——王毅外长先后和伊朗、以色列外长通电话,强调"避免局势升级是当务之急",这种劝和促谈的态度,可比动不动喊制裁务实多了。

特朗普这番言论在美国国内也引发不少讨论。《华盛顿邮报》专栏作家一针见血:"前总统显然在玩选举政治,把中国牌当作竞选道具。"要知道现在美国大选正打得火热,特朗普需要制造"强硬的对外形象"。但问题是,这种喊话除了赚点眼球,实际效果可能适得其反。伊朗驻联合国代表直接回怼:"某些人还活在2018年",暗讽特朗普的制裁大棒早就不好使了。

说到制裁,这里头还有个黑色幽默。2018年特朗普执政时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,重启对伊朗制裁,结果五年下来,伊朗核技术反而进步了,地区影响力还扩大了。现在他又想如法炮制,让中国当"制裁执行者",这脑回路确实清奇。英国《金融时报》说得更直白:"这就像自己把灭火器扔了,现在却怪邻居没帮忙救火。"

其实中国在伊朗问题上的立场一直很连贯。一方面和伊朗保持正常经贸往来,去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47亿美元;另一方面严格遵守国际防扩散体系,连美国国务院都承认"没发现中国违反伊核协议的证据"。这种平衡策略,可比简单粗暴的制裁高明多了。就像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分析的:"中东是火药桶,往里面扔火柴容易,想灭火就得讲究策略了。"

更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发言的时机选择。就在他发帖前一天,拜登政府刚宣布批准对以军售,被批"火上浇油"。两相对比,倒显出中国劝和立场的难得。不过政治观察家们也提醒,别把特朗普的话太当真——他2016年竞选时就说要"把伊朗打服",结果任内最后几个月,伊朗反而把浓缩铀库存翻了12倍。

现在中东局势就像高压锅,各方都在找减压阀。中国提出的"两国方案"虽然被某些人说是老调重弹,但看看加沙的惨状,除了让巴勒斯坦建国、以色列获得安全承认,还真找不到更现实的出路。就像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专家说的:"中东需要的是建筑师,不是拆迁队。"这话放在特朗普的"制裁喊话"背景下,特别耐人寻味。

回头想想,特朗普这种"中国应该管管某某国"的套路,本质上还是冷战思维的变种。总想着世界上有个"反派联盟",需要中国当"纪律委员"。但现实世界早就是多极格局了,各国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。就像伊朗核问题,连欧盟都在建立独立于美元的结算机制,谁还吃"极限施压"那套?

说到底,国际政治不是过家家,不能靠谁嗓门大或者推特发得多。伊以停火来之不易,现在最需要的是降温,而不是哪个政客为了选举刷存在感。至于中国角色,用驻联合国大使张军的话说最到位:"我们不当救世主,但永远是和平的建设者。"这话听着平实,可比那些咋咋呼呼的"安排"有分量多了。

各位读者朋友,你们怎么看特朗普这种动不动就"安排"别国的作风?觉得是选举作秀还是真有战略考量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。顺便说一句,要是国际纠纷真能靠发推文解决,联合国早该开个推特账号了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?



下一篇:没有了